GMV两位数增长,淘宝天猫真的在讨好用户了
文 | 周毅 编辑 | 张广凯
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阿里巴巴正重归健康增长轨道。
5月14日晚间,阿里巴巴发布最新季度和2024财年(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)业绩报告。在上一个财年,阿里巴巴实现年度营收9411.68亿元,同比增长8%;经营利润为1003.51亿元,同比增长13%;经调整EBITDA为1757.1亿元,同比增长9%。
近期以来,淘宝等各业务不断向用户看齐,这成为阿里重归健康增长的催化剂。据财报电话会,在最近一个季度,淘宝和天猫集团GMV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CEO吴泳铭表示,“本季度的业绩表明我们的战略正在发挥作用,我们正在恢复增长。”
业绩报告截图
除了同步业务动态,阿里最新公告也展示了另外两个重要的“未来故事”的进展。
阿里宣布,预计将于2024年8月底完成香港联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转换。进入港股通,将成为阿里未来改善其估值的变量。阿里同时宣布,派发2024财年股息,总额约为40亿美元;此外,在2024财年,阿里回购了总额约125亿美元的股票。派息和回购,未来有望吸引更多市场资金入场,进一步推动阿里的“反弹”。
业绩报告截图
“听劝”的淘宝回过神了
本月初,天猫618宣布取消官方预售环节。这距离淘天集团提出“用户为先”,刚好过去了一年时间。
2012年,天猫最早将预售引入电商领域,随后预售制成为众多电商平台的“标配”。预售制的本意是方便商家配货及调配运力,减少物流爆仓等问题。但十几年后,预售制却逐渐和消费者需求脱节:人们想要简单、省心的消费体验,预售制却将整个购物周期拖得很长,大大影响了消费体验。
如今淘天主动砍向自己创造的规则,无疑是一个颇有代表意义的举措。
预售制的魅力之一,就在于它能让交易汇聚在平台选定的时间节点。这背后是可观的收入表现和促销数字;预售成交额在大促中占比往往较高,也让各平台多年来难以割舍。据《晚点财经》报道,仅淘天去年618预售期间的成交额,就在整场大促中占比约5%-10%。
淘天集团的大动作,颇有些忍痛割爱,“壮士断腕”之意。
砍掉预售制,也就放弃了部分短期利益。淘宝近期的改革,都能展示出类似的风格:例如,改版淘宝首页,让其更加简洁;升级88VIP会员权益,提供无限次退货包运费;启动网页版淘宝改版升级,进行全面优化……删繁就简,多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方便。
为了让用户购物体验更好,淘天的选择是瞄准长期增长。
“对消费者更友好而不是对自己更友好”。听劝的淘宝走出舒适区,开始回过神了。
在国内电商极度内卷的当下,两位数的GMV增速,或许就是市场对淘宝改革诚意的“用脚投票”。
不过从财报来看,用空间换时间的“长期主义”,势必将带来一些新问题。
GMV增速,远远甩开了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。财报显示,今年3月底季度,淘天集团收入932亿元、同比增长4%。GMV两位数增长,固然是一个好消息。但作为关键指标之一的客户管理收入(CMR),当季增速为5%,大幅度低于GMV增速;同时,经调整EBITA也同比减少1%。
GMV双位数增长,意味着用户正在回归淘宝下单,“万能的淘宝”重夺用户心智;但是从CMR来看,GMV的增长没能全部转化为收入的增长。CMR和GMV之间的“落差”,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意味着淘宝在不断地扶持商家、让利消费者;各类补贴、投入以及各种“利好”,注定也将侵蚀淘宝天猫的利润。
业绩报告截图
这会带来两个潜在的追问:增长势头能否延续?平台自身如何赚更多的钱?
在财报电话会上,阿里高管应讯时表示,淘宝和天猫商家的强劲增长,意味着近期战略收获成效,“我们支持增长”。管理层透露,从后续四、五月份的表现来看,GMV的增长势头是可延续的,而CMR的变现率未来还有孵化空间——随着货币化产品的推出,CMR增长有望逐渐赶上GMV,“它会落后几个季度,但最终会赶上”。
对于变现能力的解答,同时也透露了另外一层信息:中小商家正在回归淘宝。在电话会上,阿里高管表示,变现率的略微下降,是因为淘宝GMV超过了天猫——相比天猫,淘宝商家往往以中小商家为主,付费占比也比较低——随着推出新的广告工具、商家投资回报的增长等,商家的支出未来也仍有提升潜力。
“2024年对于淘天集团是综合能力提升之年,也会是一个投入的大年。”5月15日,有接近淘天集团的人士对观察者网透露,该集团将重点投入以下几个方面:商品供给,如打造新品、新品牌;价格力和效率,例如简化活动规则,简单、直接、实惠;好服务的建设,例如规范商家运输停滞、虚假发货问题;以及提升用户消费频次——淘宝88VIP用户,目前已经可以用积分兑换现金红包。
那个人们熟悉的淘宝,正在逐渐回来。
AI、出海、物流纷纷“交卷”,阿里改革成效几何
本土电商之外的其他业务,也通过财报同步了其改革变化中的新进展。
在今年3月季度,云智能集团收入256亿元、同比增长3%。该季度,人工智能相关收入加速增长,继续保持三位数增长。得益于对公有云的投入,以及运营效率的改善,云计算调整后EBITDA增长45%,达到14亿元人民币。仅看增速,阿里云这一次跑出了各业务单位中最好的表现。
业绩报告截图
在一些市场观点看来,这或许是阿里云“触底”的信号:即使公有云产品经历了大幅降价,但云智能集团的收入增长仍小幅超过了市场预期。与此同时,阿里云释放的利润也变多了。这可能暗示着,经由减少那些以项目制为主的私有云项目,阿里云正在找准和回归主航道,战略调整背后的逻辑已经跑通。
阿里云此前降价摘要,数据来源:阿里云官微
海外电商和本土电商、云并列,是阿里管理层多次明确的“核心业务”。虽然收入和亏损“齐飞”,但阿里海外电商的表现整体没有什么争议。财报显示,在2024年第一季度,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274.48亿元,同比增长45%;经调整EBITA为亏损40.85亿元,亏损同比扩大88%——去年同期为亏损21.71亿元。
海外电商是少数仍有红利的赛道之一。出海做增量,基本上是整个2023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的“共识”。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云业务,在高基数的情况下,仍取得了45%的同比增长,表现依然亮眼;虽然亏损扩大,但这也是加速获客、抢占市场之际的必然支出,外界对此已有准备。
外界可能更关注:在全面铺开市场以后,阿里海外电商何时扭亏为盈?
相比于独立跑出好看的盈利表现,为电商出海业务提供硬实力支撑,是菜鸟现在更为重要的事情。
跨境业务的高增长让勤修“内功”的菜鸟成为受益者。2024年1-3月,菜鸟单季营收同比增长30%至245.57亿元。当然,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建设,“五日达”等阿里强调的配送时效能力,无一不意味着最多的投入和更明显的亏损压力。暂别“上市”故事的菜鸟,正迎来业务逻辑的转型。
好消息是,少了上市这个“心理包袱”,菜鸟可以拿出更多定力,去做一些长期主义的事情。
观察者网 摄
值得一提的是,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季度,被归类为“其他”的非核心业务收入规模达到514.58亿元。盒马收入的持续增长,部分抵消了其他业务的颓势。在零售市场,盒马仍在推进其全国布局。数据显示,今年1月至今,盒马鲜生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出约10家新店。
据悉,年内盒马鲜生的全国门店数有望突破400家。
在明确战略重心,调整业务之后,阿里财报初步证明了改革的效果:用户为先战略,让作为基本盘的淘宝天猫,进一步收获消费者芳心;聚焦核心业务,也让阿里各业务更具方向感。但一季度的增长势头是否能延续,盈利表现能否继续改善,仍有待后续财报给出答案。
精彩推荐